少花钱、少跑路、治好病、不怕病,是群众的就医期待,如何能让常见病不出村,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近年来,介休市积极探索这一课题,在全省打造了基层卫生健康“介休样板”。
58岁的宋古乡村民燕金岭今年因交通事故造成多处骨折,医院手术三个月后回到介休市,来到宋古乡卫生院做康复。亲属张桂花在燕金岭身边照顾,她介绍道,太原康复中心的费用是宋古的两倍,觉得太贵,照顾也不方便,就回来了。医院价格低,服务又好,经过医护人员的照顾,燕金岭现在恢复得挺好。
医院康复科整建制下沉到乡卫生院,同样的康复项目,不仅收费低,医保报销比例也高,病人医疗费用能下降70%以上。
宋古乡卫生院康复治疗区护士长秦敏敏说:“年,医院下沉到宋古乡,和我一起来的30多位康复师中本科生占到一半。”
介医院院长樊金荣说:“除了康复科,医养结合专科、临终关怀专科、精神病专科、中西医结合专科、呼吸病康复专科、体育+医疗服务专科都下沉到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室人员也全部下沉基层。他们在享受同等绩效工资的基础上,每月再增加元的固定绩效。”
工资不动绩效动,病人不跑专家跑。医院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同质化的同时,介休市成立分级诊疗中心,把能接得住、看得好的病种逐步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通分级诊疗堵点。
介休市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介休市医疗集团党委书记田军民介绍,除了资源下沉,介休市医疗集医院的妇产科、儿科并到介休市妇幼保健院,把中医住院病医院,促进了存量资源高效整合,提升了诊治能力,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
集中人力、空间等资源,重点解决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难题,介休市还建立了“介小健”“介小康”“介小医”三介公卫队伍,共同组成公共健康管理委员会,为村民提供“到门到户”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段山云是洪善村的一名“介小医”,除了给村民做心电图、血脂血糖等常规检查外,他还管理着十几位“介小康”,并培养他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63岁的宋改兰是一名“介小康”,她自己也是一名慢性病患者。在段山云的指导下,宋改兰对健康管理员的责任了然于胸。她介绍,每个星期她都给组员们量血压,提醒服药,带他们跳广场舞、散步,血压波动异常时让他们抓紧去卫生室找村医。
据了解,“介小健”会从每50户家庭中选拔一名健康志愿者,负责所辖户的健康宣教工作;“介小康”会将每20名慢性病患者设为一个“网格”并选出管理员,管理员负责每天召集大家进行适量运动、提醒按时服药,以及组织每周一次的防病经验交流;“介小医”医院专科医生、村医等共同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负责村里病患的初级诊治。
除了组建“三介”公卫队伍,介休市还投入万元,配置了21辆负压救护车、1辆新生儿专用急救负压转运车、1辆核酸日检测能力达到管的全自动核酸检测车、1辆移动64层CT检查车、1辆多功能医疗服务车、20台5G远程B超仪、台卫生室“健康服务一体机”用于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在“云端”医疗的加持下,基层诊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居民不出村就能挂上专家号的愿望得以实现。(强雪静武文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