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西国保文物,独特罕见的大型道教古建群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山西省介休市旧城西北有一处道教庙宇——后土庙,准确的说,是一处道教庙宇的庞大建筑群,包括8座道观、庙院,总占地面积平方米,有全真派的三清观、有皇帝敕修的后土庙,这里的建筑形制独特罕见,明代彩塑庞大精美,这里更是三晋琉璃艺术的宝库。年后土庙古建筑群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免费开放,只需要登记一下身份证即可进入。

后土庙始建年代不详,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已有,之后历代重建、扩建,明正德年间扩建后基本形成现有规模,清雍正八年(年)新建土神庙后古建群形成现在格局,包括三清观、后土庙、真武殿、三官祠、娘娘庙、吕祖阁、关帝庙、土神庙等8座道观、庙院,几十座殿宇。现存建筑中三清楼为元代建筑,其余为明清建筑。

古庙建筑群坐北朝南,有两条中轴线,东部为两条南北中轴线,最东面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三清观影壁、山门(天王殿)、护法殿、献亭、三清楼(即献楼)、戏楼、后土大殿,东西两侧有钟鼓楼、配殿(真武庙、三官祠)、东西垛殿;接着又是一条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后土庙影壁、山门、过殿、殿;东侧大院内由东至西依次为吕祖阁、关帝庙、土神庙,对面是三座相连的戏台。

我们从外面看起,最东面是三清观,一株古槐后面是一座砖砌影壁,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琉璃装饰为清道光十五年(年)重新烧造。整座影壁高大气派,简洁大方,以方石作基座,水磨砖砌而成,顶部、壁心及四角均以琉璃装饰,壁心方形琉璃装饰,为“二龙戏珠”,周围是简洁的砖雕连钱造型;影壁顶部有砖雕斗拱,琉璃筒瓦覆顶,正脊为一道龙凤大花脊,脊刹为蓝色的仙山楼阁,脊上装饰有龙、凤凰、牡丹、莲花,装饰精美,绚烂夺目。

往西走,后土庙前的又一座影壁,形制和三清观前相似,只是略小,中间的琉璃装饰为“蓬莱仙阁”,壁顶正脊中间脊刹高耸,两边吻兽相对,精美的黄色琉璃,金碧辉煌。

再往西是三座相连的戏台的背面,前面空阔的广场立着一块石头,上科“道家地”三字,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因为这里都是道家建筑,是历史上颇负盛名的道教圣地,史称“道家地”。

最西面是关帝庙门,前面有一座五龙影壁,应该是近年新建。五龙壁蓝色的海水背景,五条飞舞的金龙,形象生动,神态各异。影壁朝外是大幅琉璃山水画,好像是介休古十景或者是介休古八景。五龙壁对面的关帝庙山门,看起来与北京北海公园的山门相像,颇有皇家风范。

后土庙从三清观进入,三清观门应该是后期所建,将原来院外的影壁和山门用围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小院落。三清观是全真教道观,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派,丘处机“一言止杀”,而使其元代中兴,明代走向衰微。三清观正是创建于全真教兴盛的元代。

进入观内,左面为三清观影壁的背面,造型和正面一样,壁心圆形琉璃装饰为“麒麟闹八宝”,右上刻有“道光十五年造”字样。右面是三清观第一座建筑天王殿,也是山门,现存为清代建筑,造型古朴,檐下的斗拱、龙头雀替,精雕细琢。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硬山顶,琉璃筒瓦覆顶,黄、绿、蓝三彩琉璃剪边,方心点缀。殿中檐下匾额上书“全真胜地”四个金色大字,殿内两侧分立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护佑天下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彩塑造型威武,比例匀称。

三清观第二座建筑是护法殿,这是一座造型古朴的过殿,现存为清代建筑。过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硬山顶,琉璃筒瓦覆顶,黄、绿、蓝三彩琉璃剪边,方心点缀。殿内供奉的是道教神话人物四大护法神,《封神演义》中被封为镇守灵霄宝殿的四圣大元帅:王魔、杨森、高友乾、李兴霸。彩塑造型威武,比例匀称。屋内正中匾额上书“道教开天”四个金色大字,为明崇祯十四年吏部员外郎董直愚在游览后所题。

穿过护法殿,进入全庙最大的一处院落,迎面是一条长约十米、高约2米的砖砌甬道,甬道顶端连接着三清楼,楼前是献亭,两侧各有十间配殿,甬道两侧有两株古树,已经枯死了。

献亭也叫享亭,是祭祀的地方,用来供奉祭品、举行仪式。高高的台基之上,十根木柱支撑卷棚顶,四面敞朗。抬头看,顶部采用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sǔnmǎo)结构,各个构件相互结合、相互支撑,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能承受巨大的冲击力,这是我国古代工匠们的智慧。

献亭后为三清楼,现存为明正德十四年(年)所建,是一座集殿、台、楼为一体的重楼合体建筑,为明清楼阁式建筑的典范。楼总高15.2米,是后土庙中最高的建筑,一层为三清殿,上为三面围廊的三清楼(也名八卦楼)。三清楼顶部为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复杂,龙吻高耸;黄、绿、蓝三彩琉璃饰件交相辉映,颇为壮丽。三清楼两侧建有钟、鼓楼,均为十字歇山顶结构,小巧别致,对称分布。

三清楼里供奉着道教神仙里级别最高的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两侧是辅佐三位天尊的四位天帝即四御: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薇北极太皇大帝、勾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合起来就是三清四御,在道教中统帅天地万神。殿里还有童子、天官二侯立像,大小总共十一尊彩塑,均为明代原物。这些彩塑形态逼真,线条流畅,因使用矿物质原料,金粉妆绘,历经年仍色泽鲜明。大殿顶部藻井有精美的太极八卦图,故三清楼又称“八卦楼”。

三清观院内东西两侧各有配殿十间,殿内有近千尊悬壁彩塑“万圣朝元”,他们都是在四御的带领下朝拜三清的,彩塑分上中下三层排布,衣纹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自然,是我国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道教系列群神像,艺术价值极高。据明代万历年间金妆圣像碑记载,这些彩塑可能是明代早期的作品。可惜因关闭不开放未能一见。

三清楼两侧有通道通往后院,从窄窄的通道穿过,三清楼背面紧连着一座戏台,戏楼紧倚三清楼后墙而建,两座建筑相互倚靠,背靠背。穿过戏台底层,就是后土庙的院子。

转身看,一座二层楼阁式的古老戏台展现在眼前:结构繁复,高大气派,木雕精美,琉璃华丽,与后面的三清楼浑然融为一体。

戏台用抱厦和斗拱支撑,后面的三清楼顶和前面的戏台楼顶巧妙衔接,重檐层叠,两边有对称的八字形影壁,既有装饰作用,人们看戏的时候也可以起到收拢视觉的作用。加上两边的钟鼓楼,整座戏台看起来结构繁复精巧,令人称奇。

影壁上装饰有黄绿色琉璃,中间为麒麟。戏台顶部,重檐层叠,结构多变,脊刹高耸,鸱吻相对,黄、绿、蓝三色琉璃,色泽艳丽,璀璨夺目。戏台影壁顶部侧面精致的紫色琉璃葡萄,是复制品,原件替换下来保存在博物馆里。

戏台和紧靠的三清楼都是重修于明朝正德年间,修建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戏台地势高,而三清楼地势低,二者相距很近,如果戏台建高,就会处于三清楼众神的上位,在戏台上唱戏的人就站在了神灵的上方,这在古代,是对神灵的大不敬,所以当时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抬高三清楼的地基,并将二楼靠背而建、合二为一,这样,巧妙解决了“乐上神下”的矛盾,也形成了这座独一无二的建筑。

戏台旁钟鼓楼通道下,有两通古碑。一为故李将军之碑,一为草书碑,碑座比较古朴独特,不知是何年代的。

戏台对面是后土大殿,这是后土庙历史最久的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里占地面积最大、最宏伟的建筑。后土庙始建年代不详。据《重修后土庙碑记》记载,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年)、梁武帝大同二年(年)都有过重修,宋仁宗皇祐元年敕修,所以后土庙的始建年代远早于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历代经过重修和修缮,现存为明朝正德十六年,年扩建后的形制,距今整整年了。

大殿坐落于石砌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大殿左右各带三间垛[duǒ]殿,形成一排十一间大殿,蔚为壮观。

后土大殿是皇家规制,殿顶全部使用黄色琉璃,筒瓦,脊饰,一片金碧辉煌。古代,黄色象征着皇权,只有皇家建筑和皇帝敕建才能使用黄色琉璃。据重修后土庙碑刻记载,宋代仁宗皇帝下令敕修后土大殿,可能因此而有皇家规格。

殿前檐下匾额上书“厚德载物”四字,为著名古文字学家张颔所题。檐下斗拱、雀替,木雕精湛。

殿内正中供奉着后土娘娘。后土信仰源自先民对土地的崇拜和神化,也是道教“四御”神仙之一,主管山川大地,人口生育、生灵万物。后土娘娘是年新塑,原后土神像毁于战争年代。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传说中后土娘娘的诞辰日,庙里会举办传统庙会,人们叩拜娘娘,祈子求嗣,并在戏台酬神唱戏,神人同乐。

大殿两边各三间垛殿,左为三官祠、右为真武殿。三官祠内供奉着掌管天、地、水三界的三位神仙,天官、地官和水官。真武殿内供奉着掌管北方的神仙,真武大帝,也称玄武大帝。

真武殿前左面有一通古碑,用玻璃罩着,不知是何碑,但估计很珍贵。殿前右面也有一通古碑,为明正德十四年的《创建献楼之记》,碑,碑上有“庆成王府殿下”字样,说明这座庙与明代皇室有关。第一代庆成王朱济炫,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孙,分封在汾阳(县级市)为庆成王。当时汾阳是汾州府治所在地,介休也隶属汾州府。后面的名字,奇字辈,都是明代皇室子孙。

院内左右两侧各设配殿三间,为年在原址复建。左为三曹殿、右为九曜星君殿,分别供奉三曹、九曜星君。

后土大殿东面,是娘娘殿,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风格,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顶,殿内供奉着三霄娘娘,云霄、琼霄、碧霄,民间称为送子娘娘,后面墙上嵌着五通石碑。娘娘殿南面自成一院,娘娘殿南面是过殿和山门,都是近年原址重建。穿过过殿院内小门就进入东面的院落。

东面是一个宽阔的大院,院子北面吕祖阁、关帝庙、土神庙三座庙院一字排开,坐北朝南,相互连接,对面是卷棚硬山顶的三座戏台,依次排列相连,这种“三连台”,在我国古建中极为罕见。台前空地广阔,是为民间酬神演戏,庙会庆典的主要场所。

西起第一座庙为吕祖阁,门上悬匾上有“洞天福地”四字,为明崇祯十二年所建,是供奉全真教北五祖之一的吕洞宾的。吕祖阁构筑精巧,一层三面全部为砖券窑洞无梁窑,窑顶是砖木结合的阁楼。一层殿内供奉着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仙,八仙里吕洞宾的影响最大,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

中间是关帝庙,门上悬匾上有“忠烈秋霜”四字,创建于明万历二年,现存为清代风格。中间正殿,一层为窑洞,二层砖木结构为春秋楼,两边厢房,墙面镶嵌有古碑。正殿里供奉着关帝、火神和王灵官。

最东面为土神庙,清雍正七年所建,是供奉土地爷的庙宇。现有正殿、东西厢房。

从后土庙出来,感觉这里真是中华古建文化的宝库,元明清各种古建类型丰富,影壁、山门、过殿、戏台、楼阁、大殿。这里更是琉璃艺术的宝库,琉璃瓦、琉璃脊刹、琉璃鸱吻、琉璃脊饰……,件件设计精巧、造型生动,釉质细腻坚固,色彩丰富艳丽,历经数百年而不变色。尤其是“孔雀蓝”琉璃,在国内存世甚少,据说烧制技艺早已失传。无愧于中国琉璃之乡的美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