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介休市地名的来历你都知道吗 [复制链接]

1#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公元前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战国时期属魏国。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新莽时期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北周大成元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隋开皇18年(公元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唐武德元年(公元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年国务院批准介休撤县设市,仍隶属于晋中行署。年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县级介休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地级晋中市代管。

风景名胜/p>

绵山风景区:绵山位于介休城南,又称介山,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从臣介子推“功不言禄”偕母隐居并殉难之地,介休因此而得名。绵山山势险峻,林木茂密,山间溪流终年不断。绵山最高海拔米,相对高度米以上,景区总面积约40平方千米。年9月,经国家旅游局评定批准,介休绵山风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晋中市首个获此殊荣的风景区。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绵山北麓的龙凤镇张壁村。古堡随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三面临沟,背靠绵山,地势险要。东西长米,南北长米,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堡内现存有可罕庙、空王佛行祠、三大士殿、二郎庙、真武庙、关帝庙等十数处庙堂古建筑和数十座具有晋中山地民居特色的明清宅院。

介休祆神楼:祆(xiān)神楼位于介休顺城关大街东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上惟一保存的一处祆教建筑。祆神楼是原祆神庙的组成部分,楼因庙而得名,是一座门楼、乐楼与过街楼相接合的楼阁式建筑。祆神楼位居庙前,既是山门,又是点缀街心的过街楼。平面呈“凸”字形,凸出的部分为过街楼,高二层,中设平座,上施重檐。楼较宽的部分下层为山门,上层为乐楼。祆神楼的装饰中有许多传统庙宇建筑中根本看不到的图案,如猛虎、牧羊犬、神牛、大象等等,而这些恰恰是祆教的神兽。

介休后土庙:是一处道教庙宇,位于介休市西北隅,寺庙坐北向南,南北长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庙前有影壁,壁心镶嵌着琉璃麒麟图案。中轴线上依次为金刚殿、过殿、献殿、三清楼、后殿。三清楼与献殿两侧为东西配殿,后殿两侧为左右朵殿,共计9座殿宇。东西两座配殿内,现存多尊高1.2米的道教人物彩塑,均为明代彩塑之上品。庙内所有琉璃制品,色彩纯正明丽,造型准确生动,是中国庙宇琉璃艺术品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被称为“琉璃建筑艺术的宝库”。

洪山源神庙:位于介休市洪山镇洪山村狐歧山麓,始建年代不详,相传为唐初尉迟恭在介休任县令时,为纪念大禹治水所建。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源神庙占地面积平方米,坐南朝北,为二进院落布局。庙内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为木牌楼、山门、戏台和正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配殿及偏院娘娘殿和厢房。年3月5日,该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文学知识分享

点“在看”告诉更多介休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家乡更多精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