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46748.html 由一个远近出名的穷村、脏村、落后村,变成如今公认的小康村、文明村、明星村。介休市张兰镇上岭后村,十多年来在*支部书记成羽的带领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村里最先富起来的能人*员,他不仅“带头富”,还做到了“带领富”,发挥领头雁的“双带”作用,把自己和群众结成创业致富的共同体,带领群众用勤劳的双手一起铺就致富的坦途。
正村风,凝聚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年,38岁的成羽将自己经营得红红火火的砖厂托给朋友管理,毅然回到村里,在村民的推举下,参加竞选,挑起了上岭后村带头人的担子。
村里的人们还清楚地记得,十多年前村里脏乱差的情景。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外村的女娃娃都不愿意嫁到村里来,一听是上岭后的小伙儿,婚事十有八九都说不成;村里的垃圾更是随处堆积,无人管理,污水横流,村民虽然对生活环境连声抱怨,也只能仅此而已。
上任伊始,成羽把修路作为为群众办的第一件实事。然而要修路,村集体经济账面资金为零,钱是问题;道路取直,涉及到20多户村民的拆迁,补偿安置也是难事,历届干部在这些问题面前都选择了知难而退。成羽却自己先拿出30万元,又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补助,在他的感召下,全体村民出钱出力,短短几天,60万元的修路款便筹措到位。为了让工程尽快开工,成羽又和“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讲*策,协商补偿安置方案。村民白天不在家,就夜里上门做工作,个别村民不理解,就苦口婆心、反复向他们做工作。就这样,村民的拆迁工作也终于顺利地完成了。
进入施工阶段,成羽更是上下协调,监督质量,整天盯在工地上。还记得,有一天赶上下大雨,村里刚铺好的路有一段还没干,虽然已经铺上了塑料布,可雨太大,塑料布已被雨冲得漂了起来。为了保住那条还没干的路面,成羽冒着大雨在雨地里铺盖着塑料布。那时候,路两旁的麻将馆里,坐满了打麻将的村民,但谁都没有出来帮忙,只是在看。
“村民对新上任的干部,似乎有一种偏见,认为干部上台就是想在职位上为自己谋取利益,所以,会不自觉地戴上有色眼镜来看待干部的一言一行。在这种情况下,你更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用自己的行动来纠正人们的偏见。”也许,成羽的真诚打动了村民。自那天以后,村里每天都会有人来工地上义务帮忙,村主干道和街道硬化工程只用了四个月就全部完工。这条路不仅修到了每户村民的家门口,也修到了每个村民的心坎上。这条路让*员干部看到了成羽的作风,也让村民感受到了他真心实意办事的情怀。
道路硬化后,成羽趁热打铁,立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订了门前三包责任制,把村里的环境保护责任到户。随后,又带领村民安装了路灯,铺设了饮用水管道,建起了休闲广场,办起了农家书屋,成立了日间照料中心……村民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彻底改变。
真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语言。成羽正是用情感上的真诚服务打动了群众,理顺了民心,干在实处、做到细处,凝聚起了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开启了上岭后村走向新生活的希望。
“现在什么时候来村里都是干干净净的,村里定了村规民约,每家都有责任区,谁家都不愿自家门口的责任区比别家差。农闲时妇女们跳舞,老年人还有健身器材,过上了和城里人差不多的生活,村风变了,人们更爱自己的村子了。”村民张恩*说。
富村民,当好致富带头人
上岭后村属典型的沙土土质,这里种植的西瓜、红薯含糖量高、口感好,在方圆邻村小有名气。但多年来一直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没有科学种植的意识,多数村民徘徊在温饱线上。如何带领大家致富,都过上好日子?是成羽放下自己的砖厂,回村当带头人的初衷。
在上岭后村土生土长的成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尽管上世纪90年代,成羽就靠着自己灵活的经营头脑和敢于做事的魄力,承包砖厂,成为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不仅家里盖起了二层小楼,还养上了私家车。但成羽始终认为,自己的富裕离不开家乡的哺育,没有家乡优质的泥土,又怎么能有砖厂的红火。成羽下定决心,要和村里的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为了把上岭后村的红薯产业做大做强,成羽首先从开阔村民视野、打破保本守摊思想入手,自费组织*员干部赴河北、西安等薯业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农闲的时候,还经常邀请薯业种植协会的专家来村授课,组织村民进行种植培训。
见识的多了,思想就活了。年,成羽带领上岭后村首先尝试了多亩的干果经济林和红薯一起套种的立体种植模式,经过两年的探索,全村的红薯种植面积发展到近亩,经济收入的增长初见成效。
为了让红薯的质量和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成羽和村干部又外出学习考察,引进了秦薯4号、龙薯9号、日本黑紫王等优质品种,并同步推广垄栽培法和冷床育苗大棚。成羽又个人投资10多万元建成冷床育苗大棚,为村民提供价格低廉的脱*种薯苗。通过品种和技术的升级,上岭后村的红薯产量由原先的亩产斤增长到了0斤。
为了进一步加大产品知名度,成羽带头成立了“羽腾绿色生态”农业合作社,注册了“岭后红薯”商标,成功走出了“合作社+农户”、“商超+电商”的发展路子,村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并带动周边村庄也发展起了红薯立体种植,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从“带头富”到“带领富”,成羽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乡亲,他胸有蓝图,实干开路,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选准了路子,找到了方向,把自己和群众结成了创业致富的共同体。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村祖祖辈辈种红薯,种出来的红薯也好吃,但一直没人带大家把它变成挣钱的路子,这几年通过支部村委的引导,规模发展、科学种植、品种更新,产量是原先的两倍多,老百姓真正在红薯这个产业上致富啦,这都源于我们的好支书好村委。”老*员李清海说。
聚民心,带强班子做群众贴心人
年冬季忽降大雪,由于上岭后村小学合并到了上梁小学,村里的孩子们需要走4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为了保证孩子上下学安全,成羽自掏腰包,花10多万元购买了一辆中型小客车,并雇司机每天接送孩子们。那天大雪过后,由于一时买不到防滑链,司机不敢上路。面对这一情况,已经考到B本驾照的成羽,一边安排村民扫雪,一边开车去接孩子们。当他返回,看到路两旁挤满了扫雪的村民时,这个刚强的汉子流泪了,这眼泪同样温暖了村民的心。
“村民的事无小事,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成羽始终是这样扑下身子,带领村“两委”班子为大家悉心服务,凝聚全体村民的心。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约法三章,要求做到“三个凡是、三个不”,凡是修路、吃水等决定村里发展的重大事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凡是粮食直补、低保享受、计生优惠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和财务收支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不搞暗箱操作;凡是涉及到群众